生態專家Samson So試用 EF 600mm f/4L IS III USM

Canon Pro Ambassador Samson So 每年都會到東非肯亞拍攝,今次這位生態學家暨資深自然攝影師便在肯亞實地試用了Canon最新的超遠攝鏡頭 EF 600mm f/4L IS III USM,並配合EOS-1D X Mark II 及 EOS 5D Mark IV 兩款專業單鏡反光相機拍攝了許多精彩作品。

Samson So
Canon Pro Ambassador|專業生態攝影師
1994 年開始自學攝影,主要以自然生態為題材,於 2005 年成立生態協會,透過考察及各類課程,以互動環境教育、自然生態保護為目標。曾參與製作多本有關自然生態及綠色旅遊書籍,並於香港、中國、亞洲及歐美發表逾600份文章。
使用器材
- EOS-1D X Mark II
- EOS 5D Mark IV
- EF 600mm f/4L IS III USM
Samson 的肯亞拍攝方式常常包括從越野車和小艇上拍攝,亦會在灌叢和樹林步道之間徒步搜尋拍攝主題。大光圈長焦鏡頭可以協助自然攝影師在各種環境之下拍攝野生動物,Samson 認為Canon這款第三代600mm 鏡頭除了擁有大光圈有助在光線較暗的環境對焦和構圖之外,其5級防震功能以及只有3,050g 的重量都可以大大提高各種環境之下手持拍攝的靈活性。這個專輯的相片全部都是手持拍攝,Samson亦分享了拍攝心得和器材設定,希望大家喜歡。
馬賽馬拉地區的雄獅
清晨是觀察獅子的最佳時間,低角度的光線可以令獅子毛髮更具質感。拍攝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獲得淺景深效果以突出主體。
大裂谷湖泊的火烈鳥
東非大裂谷的鹼性湖是成千上萬火烈鳥聚集覓食的地方,長焦鏡頭的壓縮感可以突顯現場群鳥密集的氣氛,拍攝時將光圈儘量收細以獲得最多的景深。
大草原的日落
地平線日落總是令人感動的場景,拍攝時專程到牛羚群出沒的地區令畫面更強地區特色,拍攝時使用了長焦鏡頭配合增距鏡拍出超大的太陽和讓畫面更具壓縮感。
非洲綬帶
無論是那一種綬帶鳥,每當在林中遇到長有特長尾羽的白色型雄鳥時總會有令人驚艷的感覺。由於拍攝距離甚近,當時使用了全片幅相機直幅拍攝才可以由頭到尾拍下整隻鳥。
大白鵜鶘捕獲鯰魚
東非大裂谷的淡水湖泊是拍攝各種水鳥的好地方,遇到這頭正在覓食的大白鵜鶘時牠正在四處游動,手持拍攝更能靈活追蹤主體,並把握其捕獲獵物的時候按下快門。
夜間出沒的嬰猴
嬰猴是非洲地區特有的靈長類,其夜行的集性令其難於觀察和拍攝。夜間觀察期間,發現越野車旁邊灌叢有一隻嬰猴正在好奇地打量著,憑著紅色電筒的微弱光線配合高感光設定拍下了記錄照,並以DPP 軟件處理RAW檔案以獲得正常顏色的畫面。
出巡的獵豹
獵豹是日行性的貓科動物,把握清晨及黃昏的光線及其活動模式可以增加拍攝的機會,拍攝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獲得淺景深效果以突出主體。
林中活動的灰頭叢鵙
灰頭叢鵙是非洲的特有種鳥類,生活於撒哈拉以南地區的樹林生境,觀察拍攝的最佳方式是徒步搜尋,手持拍攝的靈活性協助攝影師進行跟蹤和守候。
打呵欠的母獅
獅子每天約有四分三時間在休息,活動時間主要在黃昏及夜間。清早時份趁獅群尚未隱身在灌叢之前把握時間進行拍攝,後側光讓獅子的鬚髮更為突出。
粉紅背鵜鶘
全球八種鵜鶘之中有兩種分佈在東非地區的濕地環境,包括大白鵜鶘和圖中的。在大裂谷的淡水湖泊乘坐小艇時觀察到該區不常見的粉紅背鵜鶘,把握機會手持器材拍下了記錄照。
萬中無一的小斑馬
2019年9月在馬賽馬拉有一頭外貌獨特的小動物混在遷徒的動物群之中,原來這是帶有罕有「假性黑化症」特徵的年幼斑馬,並以首先觀察到的工作人員的姓氏命名為Tira。9月29日在肯亞與坦桑尼亞接壤地區拍到 Tira 的照片,其後有工作人員目擊Tira 隨著動物群向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方向遷徙,這可能是2019年Tira 在肯亞被拍攝到的最後一張照片之一。